培育青年人才队伍 保障青年就业创业

发布时间:2019-01-08作者:来源: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福建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到2020年建成6500人、到2025年建成10000人的全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参与基层社区社会工作。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到2025年,我省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断成长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堪当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的有生力量。


        《规划》重点围绕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就业创业、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等10个发展领域,规划了十大重点项目,包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青年就业见习计划、青年文化精品工程、青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福建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工程、台港澳青少年交流工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


    青年教育:
    高教毛入学率达50%以上
    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发展目标:青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提出了以下五方面措施:


        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突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深化教师评价管理体系改革。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青年、少数民族青年和残疾青年等特殊青年群体帮扶救助机制,健全资助体系、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加强青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鼓励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有组织的青年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广泛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


        促进青年终身学习。构建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加快发展支撑引领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新学科、新专业,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海洋高新、现代特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领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省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改进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改进人才管理方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福腾200”福建省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造。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并举,用好省内优秀人才,吸引外省和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


    青年健康:
    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
    大力培养心理辅导专业人才


        发展目标:持续提升我省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支持各级各类青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在高校、中学和职业学校普遍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做好青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大幅度降低在职青年职业病发生率。关注进城务工青年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监测。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形式为青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青年婚恋:
    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
    保障青年“三期”法定权益


        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保障青年在孕期、产假、哺乳期期间享有的法定权益。督促用人单位全面落实女性青年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在物质、假期等方面给予青年更多支持。


    青年就业创业:
    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发展目标:青年就业比较充分,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在较高水平;青年就业权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青年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业活力明显提升。


        推动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青年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青年自主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健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青年就业创业配套政策及法规规章。加强就业统计工作,健全青年就业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青年就业服务。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全面落实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青年提供就业援助,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打造适合青年特点的就业服务模式。加强青年职业培训,健全面向青年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就业见习、就业帮扶等服务。开展青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青年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开展青年重点群体职业培训,加大贫困家庭子女、青年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青年军人和残疾青年等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按规定提供培训补贴,农村贫困家庭学员执行“雨露计划”培训优惠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给予生活补贴。


        推动青年投身创业实践。建立青年创业人才汇聚平台,建设青年创业导师队伍,开展普及性培训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活动。搭建各类青年创业孵化平台,完善政策咨询、融资服务、跟踪扶持、公益场地等孵化功能。深化“银团合作”,加大青年创业金融服务落地力度,支持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建设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板。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题。建设青年创业项目展示和资源对接平台,搭建青年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办好“创青春”“挑战杯”等青年创新创业品牌活动。着力培育服务青年创业的社会组织,建设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和服务实体。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健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显著提升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政策,实施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开展“福建省青年创业奖”评选,及时发现、培养、树立一批青年创业典型,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更好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


        加强青年就业权益保障。完善青年就业、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规范招人用人制度,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


    青年社会保障:
    拓展闽台港澳和对外青年交流合作
    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基地


        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覆盖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并在各类青年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


        把大学生实习纳入高校实践学分管理。把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各类社会青年纳入就业见习范围。加强青年就业见习培训和管理,提高见习实效。充分汇聚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为青年参与就业见习提供补贴与支持。


        全面推行青年志愿者实名注册制度,发挥共青团员示范作用,到2025年实现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总数达到500万名。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


        《规划》指出,增强台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实施闽台港澳青年交流计划,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交流实效,实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包容差异、消除隔阂、增进认同;办好海峡青年论坛、海峡青年节、两岸青年联欢节、闽港澳行业青年交流等活动,增进与台港澳青年社团的交流合作,完善交流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台港澳青年来闽就业及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台港澳青年在福建发展中寻找发展机会,为台港澳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帮助台港澳青年形成对“一国两制”的正确认知、对祖国文化的认同。


        规划还要求,做好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相关工作,加强福建101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三大网络平台建设,依托海峡人才网等打造台湾青年来闽求职就业的权威专业性平台,建设一批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加大对全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我省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建立具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到2020年至少建立2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重点实训基地和5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


        制订省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推动各级团组织以及青少年服务组织和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培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逐步实现每个“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至少配备1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把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组织实施涵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依法成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领域的社会组织,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各县(市、区)团属社工机构全覆盖。


        为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提出,在省委统一领导下,设立推动规划落实的厅际联席会议机制,团省委具体承担协调、督促职责。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负责推动本规划在本地区的落实,协调解决规划落实中的问题,县级以上团委具体承担协调、督促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