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心协呼吁同学们弘扬传统文化,做一次心理自我成长仪式,文明祭扫!(图文)

发布时间:2018-04-03作者:学工部来源:福建经济学校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时节;清明节既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法定节假日的第一个节日。清明节对于我们是一种对先祖的祭拜、祭奠,同样也是一种传承。而这传承不光只是对文化、对习俗的传承,还包括一种生活方式、心理过程的传承。

3.jpg

清明祭扫这已传承千年祭奠、祭扫的风俗具有其深刻的意义所在,一方面祭奠祖先、缅怀先烈,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重要纽带,也是作为后辈是认识先辈一次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在这个节日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

从心理层面来说,我们的生命都继承祖先们的留下的烙印,带着每个家族的精神遗传,这一精神遗传用心理大师荣格的话说是“集体无意识”,每个人身后都有父辈,祖辈等留下的精神、意识,无形的影响着我们。

中国传统讲究“孝”,从文字结构看老在上,子在下,上传下承,上下结合,合二为一,形成一体。“孝”字真正体现了老子与儿子一体的意象。清明祭扫很好体现祖祖辈辈精神上老与子的统一体,确保我们在精神上或心理上,是再一次精神链接和联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接纳和接受我们的来源与源头。清明节扫墓可以作为一次团体心理活动,作为一次心理自我成长。

4.jpg

清明节祭扫中我们是如何心理自我成长?

1、宣泄情绪的渠道;

不论是对已逝之人,还是对现实的生活中点滴,在生活中中无法发泄出来。那么在祭扫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契机,可以抒发或宣泄这些积蓄的情绪。

2、亲友间一次沟通;

祭扫是一次团体活动,平时很少见面的人会在特点的节日相聚在一起,祭祖,给了大家很好机会彼此重新相聚去相处、沟通,做一次集体心理的连接。

3、“孝”的传承;

社会心理学中的集体动力场,中国传承五千年的“孝”道以形成社会群体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孝”乃百善之首,参加祭扫也是对自我在集体中获得更多的认可。

现代社会祭扫中出现很多不文明,所以心协呼吁文明祭扫,平安、文明、祥和地度过清明节日。

6.jpg

 清明假期文明祭扫倡议书     

亲爱的经校同学们:

你们好!

清明假期时间较长,外出人多,人流、车流量较大,为了您和您的家人平安、文明、祥和地度过清明节日,心协在此温馨提醒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倡“文明祭扫”,反对封建迷信。祭祀扫墓主要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表达思念的心情,宜于选择文明的方式进行,一束鲜花、一只花篮可以寄托思念,一段音乐、一首诗歌可以倾诉感情,树立文明健康的行为,讲求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不宜铺张浪费,不要在社区、居民楼前后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更不能搞封建迷信活动。

二、培养爱国心及传统礼仪;可以利用清明假期参观烈士陵园,为烈士敬献花篮、花圈,讲述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增强孩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的爱国情操;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祭拜已逝长者,培养尊老意识,加强传统的孝道传统。

三、加强自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公民道德常识。注意在公共场所的纪律意识、公德意识,自觉维护公共道德,保持公共卫生清洁,服从工作人员统一安排,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乱丢果皮纸屑。

四、注意出行安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外出要确定好路线,选择车况好、证照齐全的车辆船舶,如果家人驾车前往,要提醒家人事先检查车况,不要饮酒开车、疲劳开车、超速行驶。乘坐车辆船舶要听从指挥安排,不抢上抢下,不在车站码头追逐打闹,外出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在公路上玩耍或追逐打闹,不在陌生危险的水域戏水玩耍。

五、注意森林防火。祭祀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明火,要注意周围林木的防火,不要在易引起火灾的林间、草地等处燃放烟花爆竹,如果祭祀用火一定要等火种熄灭后人才离开。

六、注意饮食卫生安全。节日期间,要教育孩子不吃过期、变质、不卫生食品,不要到无证照的店摊购买食品。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调节。

希望您科学安排好节日期间生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